作者:聚创深大半岛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网-李老师 点击量: 2731 发布时间: 2022-08-09 11:47 【微信号:13306030226】
据悉,深圳大学2023年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目录公布,聚创深圳大学半岛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网小编为你整理如下内容:
环境工程基本信息
专业085701
专业名称环境工程
学制3年
学位类型专业学位
学院名称108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招生人数25
联系人周老师联系电话
0755-26534421电子信箱zy2696@szu.edu.cn
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2]数学二;[913]水污染控制工程;
复试科目[F108]专业综合知识考核(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
专业方向 |
指导教师 |
01 |
生态环境工程 |
丁腾达,郑轩,毛艳萍,刘安,李菊英,杨梦婷,周礼杰,韩京成,刘唐 |
02 |
绿色资源化工程 |
马睿,何宏平,肖轲 |
03 |
环境材料应用工程 |
孙世昌,刘长坤,杨波 |
专业介绍
环境工程:
专业代码:085701
学制:3年
所授学位: 专业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资源与环境领域社会与经济发展要求,重点能顺应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专业人才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绿色创新理念,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能够胜任资源与环境领域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工程运维和规划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方向
1. 生态环境工程:本方向对标广东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安全应急与环保”和深圳市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的“安全节能环保”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与本地节能环保类企业具有长期的紧密合作。所开发技术已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及深圳市环境治理中得以应用。师资队伍研发能力强,已获得国家、省部级等多项奖项。本方向包括工业废水的物化-生化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黑臭河道及城市河流景观修复技术研究及应用、纳米材料与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新污染物的分析检测、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与雨水回用、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与控制技术开发、水生态系统微生物地理学及功能多样性研究、水资源保护等研究。研究生通过参与实际工程类项目,结合行企业实际和学科实验室研究规范,获得解决实际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2. 绿色资源化工程:本方向对标广东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新能源”和“安全应急与环保”以及深圳市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的“新能源”和“安全节能环保”两大领域。针对深圳市城市废弃物的处理处置需求,开展相关技术研发,重点包括清洁生产的固体废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重金属废水等的资源化,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等;同时结合深圳市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多项发明专利已进行了成果转让。本方向包括城市废物及工业废水的资源化应用与工艺开发,电化学绿色能源存储与转化,新能源与氢能利用,绿色催化工艺研究及其在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等研究。研究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研发,结合理论知识,开发新能源和环保类的绿色资源化技术与产品。
3. 环境材料应用工程:本方向对标广东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前沿新材料”和“安全应急与环保”以及深圳市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的“新材料”和“安全节能环保”两大领域。由国家级人才领衔,开展先进环境功能材料研发,包括高性能有机和无机膜材料、催化降解材料、吸附材料等用于水体净化、污染控制、资源回收等,从应用基础研究到工程化全覆盖,与区域相关企业合作密切,并实现研究成果实际应用。本方向包括新型膜材料在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先进低维材料的高通量结构制备及应用、新型环境吸附净化材料的研制和开发的研究。本方向研究生的科研与工程实践软硬件环境完备,直接以深圳市及珠三角的环境企事业需求为支撑,研发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的新材料。
三、导师队伍
本专业导师共有20人,正高级10人,副高级9人,讲师1人。主要导师介绍如下:
杨波:教授,博导,副院长,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人才,深圳市高层次专业技术地方级领军人才,深圳大学首届“荔园优秀青年教师”。本科(1993.9-1997.7)、硕士(1999.9-2002.7)分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博士(2002.9-2007.1)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系环境工程专业。2008.12月从清华大学环境系博士后出站后,到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工作。现主持在研及完成国家级项目9项,省市级课题8项,横向课题4项,参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目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累计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70余篇,他引近5000次。国际期刊Emerging Contaminants编辑。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第一届委员。深圳市环境化学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陈嘉平:教授,博导,国家级人才,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副主席,英国工程技术院院士,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国际水协会(IWA)会士,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全球顶尖前10 万科学家(目前居第10902 位,在化学工程领域居第139 位),担任多家国际重要刊物编委,如J. Colloid Interface Sci.等。1998 至2021 年,以终身教职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多项由新加坡政府资助的吸附材料研究和水处理领域重大项目,2021 年下半年全职引进到深圳大学工作。一直从事吸附、膜技术、微塑料等及饮用水深度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掌握了大量确实可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在上述领域取得丰硕研究成果,包括在Environ. Sci. Technol.、Water Res.、J. Membr. Sci.等高水平SCI 刊物上发表论文140 余篇,引用16500 多次,H 因子69,近10%的文章被评为最热门或高引用文章。另外,还开发了一系列吸附材料及水处理技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
刘长坤:副教授,博导,环境工程系主任,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C类,深圳大学“荔园优秀青年教师”。200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博士学位,并在2008-2010年期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开始在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工作。主要在环境领域从事吸附剂、膜材料等水处理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材料表面改性及功能化、水污染控制技术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深圳市科技研发及创新创业专项资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在J. Membr. Sci.、Water Res.、Desalination、J. Colloid Interface Sci.、RSC Adv.、Int. J. Biol. Macromol.、Curr. Opin. Electrochem.、Langmuir、Biofouling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被引频次已达300多次。
李菊英:副教授,副院长,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B类,深圳大学“荔园优秀青年教师”。浙江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4年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物痕量分析、环境行为与效应、生态风险评价及修复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和多项深圳市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项目。目前,在Environ. Sci. Technol.、Water Res.、Environ. Pollut.、J. Hazard. Mater.、Sci. Total Environ.、J. Agric. Food Chem.、Chiralit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累计发表论文70余篇;参与合作编著1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现为环境学期刊Sci. Total Environ.编委,Environ. Sci. Technol.、Environ. Pollut.、Environ. Toxicol. Chem.、和Sci. Total Environ.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毛艳萍:副教授,环境工程副系主任,200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硕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2010-2016在香港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和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访问。2016年入选深圳市“孔雀计划”高层次人才C类,2017年入选深圳市南山区“领航人才”,2018年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环境生物技术方向的研究,包括水处理功能菌群结构及降解机理研究、高效污水处理工艺开发和优化、抗生素耐药菌微生物组学研究等。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和高端人才启动项目等10余项。已在Environ. Sci. Technol.、Water Res.、Bioresource Technol.、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化学进展、微生物学通报 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担任Environ. Sci. Technol.、Water Res.、Bioresource Technol.、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等多个期刊评审专家。
刘安:副教授,博导,水科学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海外高层次“孔雀计划”B类人才,深圳市高层次后备级人才,深圳市南山区“领航人才”B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流域水生态环境专委会委员,深圳市优秀班主任。2006和200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昆士兰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2012-2015年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和日本京都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6月开始在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工作。长期从事水环境治理,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与雨水回用领域的研究。出版学术英文著作4部,入选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1篇,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负责)、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启动项目、深圳市高校稳定支持计划、深圳市科创委基础研究、深圳大学青年教师启动、横向项目等。
四、课程设置
专业外语、工程数学、高等物理化学、工程伦理、环境治理新技术、现代环境生物技术、未来能源技术、现代环境监测及技术进展、工业水污染控制技术、工业废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能源化学与新能源技术等。
五、教学资源
本院拥有三重四级杆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总有机卤素分析仪、高气密性自动在线光催化分析系统、气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小角X-散射仪、X-射线衍射仪、单晶X-射线衍射仪、核磁共振仪(400M)、扫描电子显微等价值1.6亿余元的仪器设备。建有深圳市环境化学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水科学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大气复合污染控制中心。上述仪器设备和科研平台均对研究生开放。
本院与中兰环保、中环博宏、安志生态等环保类著名公司均有良好的合作,可充分利用它们的资源进行研究生的培养。此外,为大力提升学院国际化水平,为学生提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培养能够掌握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我院已于2019年设立学术交流基金:3-5万/人,定期选拔外语水平高、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赴海外合作高校(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进行中长期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学术竞争力。
近5年,为拓展学生科学视野,提升科学素养,学院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260人次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过去一年来,学院邀请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郝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超、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宁、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等在内的教授、学者到访,就各自研究的资源与环境前沿领域与学院师生互动探讨,反响良好。
六、奖助体系
奖助学金主要包括:1、由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构成的学校奖励体系;2、“鹏程奖学金”、“腾讯创始人创新奖学金、院长奖教奖学金”社会奖学金构成的社会奖学金;3、国家奖学金;4、另外每位研究生还可获得导师设立的助教金。按照我校奖助政策体系,以全日制学习方式的非定向硕士研究生一年获得的奖助学金均不少于0.8万元,表现优异的将不少于6万元,如累计学校现有国家助学金、荔研优学奖学金、社会(企业)奖学金等,一年所获奖助学金可超过10万元。
七、培养特色
采用教学与科研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研究生主动地、广泛地吸收知识和进行创新性研究,注重将导师的科研方法、科研技巧、科研经验传授给研究生,通过实践环节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研究生从一入学就可参与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工业生产工艺和技术研究,介入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同时向研究生开放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权限,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以往生源情况
本专业于2023年第一次招生。
咨询电话:0755-26534421 咨询邮箱:zy2696@szu.edu.cn
报考要求
热烈欢迎有志于环境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事业的优秀青年报考。除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外,其他考生须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以上是半岛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为考生整理的"深圳大学2023年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目录公布"的相关半岛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信息,希望对大家半岛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juchuang911进行咨询。
免责声明:本网站发表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半岛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尊重版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WX:juchuang911)